查看: 4036|回复: 1

[时政要闻] 司马南: 公报着力肯定后3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3 00: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巫溪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x
2013年11月12日夜,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几家媒体集中电话采访,询问我对刚刚发表的三中全会公报有何感想。粗粗应答,未尽一一,乞馈批评。

    刚刚听了《新闻联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全文,又在网上找到标准文本读了两遍。听《新闻联播》读公报的时候,还有画面看。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参会的二百余中央委员,多数人都有画面,部分人的画面重复出现。一些列席的代表也有分组讨论时的画面。
       整体上看,三中全会的公报很好很全面,其内容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外之处。公报风格有点像习近平个人性格特点,最大限凝聚共识,求取最大公约数,平稳周正,基调改革,核心特社,各个方面都兼顾到了。   
        具体说,有些地方是亮点,或者说是特别之处。也有些地方是疑难点,一时还不好理解。
  
    第一,尽管此前有习近平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调子,  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天《人民日报》还发了万言长文重申"两个不能否定",但在公报中,没有沿袭这个表述。很明显,公报着力肯定的是"后30年",且运用"新的伟大革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等词组短句来加以形容。公报据此得出结论:实现中国梦,要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行文特点可以理解为,三中全会公报拟意重在"瞻前",而非"顾后"。

    第二,在公报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依靠的理论武器中,毛泽东思想一如既往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排在一起,位序第二,与此前中共最重要文件的体例没有任何变化。有人寄希望于把毛泽东思想删掉,这一次又落空了。右派幼稚病患者总是一再顽强地地发作,三中全会之前是这样,以后依然会是这样。不彻底砍掉毛泽东这杆旗,一些人是不会安心的,只要人民怀念毛泽东,只要毛泽东思想还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宝库中的一杆大旗猎猎招展,一些人就永远心惊肉跳睡不好觉。

        第三,在报告当中出现了一些新词,比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在尚不清楚新词出处在哪里,也不清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新词下边关于"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说法, 未知是不是是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规定性要求。不过听起来,新的说法和瞻前顾后、合理布局、综合平衡一类老的说法,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第四,在公报中有一些新句子,听起来很生动,比如那"三个让"一一(1)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2)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话,其实也不那么新啊。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的话,印象中胡锦涛在零几年的时候曾经讲过一回,许多人没怎么留意就是了。
        再往前推得远一点儿,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讲到"未来社会"的时候,强调过财富充分地涌流,这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同义语,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描绘的未来的那个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今天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强调充分涌流,恐怕没有那么充分,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没那么容易充分涌流。类似的表述,在我看来,多半是写文章用用而已,听起来很受用,殊不知很难具可操作性。 
 
       第五,公告当中几个"紧紧围绕"才涉及到关键性的内容。所以值得重点来解读一下。

        首先紧紧围绕的是"市场"。
       公报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公报强调说,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都要依赖于市场。
        这个市场可真了不起啊。市场怎么自动实现这一切呢?"自动实现"有困难,"手动实现"总可以吧,具体怎么手动实现呢?实话说,这样的论述,我还不得要领。市场是一个怪物,我们既要依靠它,又不能完全依赖它,我们必须像冲浪一样驾驭市场,而不能对市场寄予太大的希望一切由着它的性子来。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一类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进行的改革,从逻辑上说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实践当中遗祸无穷,这是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的。"市场配置资源"无疑是对的,但是病人和学生并不单纯是"资源",不能把病人和学生简单地当作资源来"由市场进行配置"。

       其次,紧紧围绕的是"三统一"(党民法)。
       这里的话,按顺序说,应该放到第一条去。党的三中全会嘛,核心是政治领导啊,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学原理阐释,怎么能放到"市场"下边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哪一条都该在市场摊位的上边。尽管放的位置委屈了一点,但公报中道理讲得还是很通顺的。公报说,"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习近平刚刚担任总书记的时候,曾经用最短的句子,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这是迄今我所见到的关于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最提纲携领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的表达。三中全会公报关于这一点,给的笔墨太少了,道理似应该阐释得更充分一些。甚至公报本身就应该沿着这样一个思路,以此话为纲展开论述。这才是顶层设计的最大的题目,没有比这个题更大的问题了。把它放在市场的题目之下,令人匪夷所思。

        再次紧紧围绕的是"核心价系"。
        其实有了"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这样一个核心表达,所谓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是一个从属性的问题了。这一条和上一条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尽管罗列了一些句子,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文化改革的道理还是不那么清晰。从上一届中央就开始推动文化产业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直到今天还化不下去,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思路不那么清晰!核心价值体系对应的是全党全军全国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单单地对应着文化体制改革和什么文化产业化。

       再再次紧紧围绕的是"民生"。
       在这一条当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是"共同富裕",这四个字才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但被隐藏在保障啊、改善啊、体制啊、改革啊、分配啊、创新啊,等等,一堆文字当中,需要赵子龙冲进去才能够找出来。如果"紧紧围绕"一个共同富裕,很容易找到重点啊,可围绕那么一大堆不知所云的文字,就怕围不住,也怕绕不过来了啊。
       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说法,共同富裕是一个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好不好呢?当然好的狠。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对邓大人领导的改革,人民倾心拥护而较少争议,就因为这个蓝图和目标说的很清楚、很明白、很温和、很人性化、很值得去为此一博,这是30年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要实现的改革的美好目标。
        30年之后呢,现在一部分人是先富起来了,可是怎么让先富起来的人去带动后富呢?左脚迈出去了,右脚如何也迈出去呢?左脚迈出去了,右脚它不迈了,你拿他怎么办呢?你逼得他急了,他移民了,变成查尔斯薛了,你又拿他如何呢?当然查尔斯薛是会回来的,回来是回来了,但是他的基金是忽悠那些还没有变成查尔斯薛的人的,他回来是回来了,但只对安慧北里王云有兴趣,只对撞墙沉船改变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有兴趣,你又能怎么办呢?即使没有移民的,通过澳门赌场这样的机构一年有多少资金外流,说起来触目惊心。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忘了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怎样保证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原来是一个有解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很难解,甚至无解的,让许多屌丝心灵伤口上撒盐的问题!富人是指望不上了,穷人自己如何变富?35年前连同政治家邓小平在内,对于中国出现亿万富翁,想都不敢设想,每涉于此矢口否认中国会走到那样一步田地。现在活生生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遍地都是亿万富翁,还有更出彩的"亿万富官"。在这个时候讲社会主义不讲共同富裕,讲共同富裕,却拿不出具体的办法来,是不是总有那么一点讽刺的意味呢?
        公报强调"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这是上下同心的愿望啊,但问题是,两极分化的趋势如果解决不了,潘石屹和工地民工如何"同时充满活力"呢?两极分化的社会如何能够"和谐有序"呢?设想一下,一辆车左边是一个宝马或者大奔的轮子,另一边的轮子是刚刚补过胎的自行车轮子,这辆车自己内部运行如何和谐有序?
         共同富裕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很难的理论文章,在今天,没有理论上的极大勇气,不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这个题是绕不过去的呀。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个问题,那时还没有产生这样问题的条件,但毛主席意识到,夺取政权之后如何保证政权的性质?如何保证做工的种地的大众真正当家做主,这是一个最大的最根本性的问题。邓在世的时候,提出了先富后富分步走,他老人家没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江的13年,这个问题出现了苗头,但还没有今天那么严重。后来的十年,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了,于是"和谐"的理论就应运而生了。应运而生的这个和谐的理论是联系实际的,但这个理论联系了实际,却没有办法解决真实的实际的问题。
       十八大的决议当中写进了"共同富裕",当时重庆事件之后不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本来寄希望三中全会在破题之后深入地做一篇大文章。当然我们现在只看到了一个公报,一个播音员标准速度读了21分钟的一个公报,或许还有重要的内容接下来会陆续公布。
        相信有许多共产党员,傻傻地、痴痴地、呆呆地、深情地,像我一样在盼望着。

        再再再次,紧紧围绕的是生态文明。
        报告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一切都很好,但是,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改变, 主要拼消耗中国自己的环境资源的增长模式不改变, 消耗了自己的资源而拿不回来钱,钱叫美国人拿去过好日子玩儿金融创新的模式不改变,就是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指导思想如果不改变,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上,咱家生态文明建设难启动、难持续、难有善果。

        最后紧紧围绕的是执政方式。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一段话没有新内容,十六大以来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在公报中,公布了成立两个机构的消息,很多人就此发表评论,我就不多说了。
        对了,我注意到,在公报当中,有几个短句讲得好。
比如,"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下面这段话,"大法党"仍公知们看了以后可能会心里凉半截,不免有一番感叹,在中国闹宪政梦为啥就那么难呢!
        一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公报对"公有"、"非公有",一边给吃了一个糖豆,一些国企的同志可能觉得不够过瘾,但这也不容易了。完全没有按照佐利克们的设想来拆分中国的国企,那些正在"里应外合"的朋友们读到这一条恐怕会更加失望。
         一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下面这段话对公知来说打击是致命的。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三中全会的公报值得肯定的最重要的理由和原因
         一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看起来,公知们今后可以在"丰富民主形式"方面做一些所能及的工作了,不要动辄就想着"撞墙沉船"。墙,没有那么脆;  船,也不可能因为有几只老鼠就沉掉。

        (2013年11月12日北京南锣鼓巷八号)




发表于 2013-11-19 00: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很好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